2021-04-21-存錢速度太慢嗎?現在借貸買股當道!

最近無論是男女老少,坊間非常流行購買股票存股,甚至蠻多人是借貸來購買股票,所以蠻多證券公司針對不同年齡層以及不同需求,尤其是家裡有未成年小孩的夫妻、即將退休的上班族、只有零用錢的學生族群,推出了一系列客製化的存股理財套裝。拿家裡有未成年孩子的夫妻來說,孩子的教育費用是筆可觀的數字,就算夫妻雙薪也不一定夠用。而即將退休的上班族,要考慮到退休金的多寡是否能應付終老前的開銷,也會想多留點錢給後代的子孫。學生們如果不打工,單靠零用錢來過生活或許綽綽有餘,但是想比別人更早一步存到一桶金就沒那麼容易了。

在既定的印象中,買股存股這檔事好像很難,看不懂那些數字的起起伏伏,想學習箇中的訣竅得頭腦很好才行,其實不然,拿現在很多證券公司推出的存股理財專案,就是要你用最簡單的方式進行投資。在這裡幫大家做簡單的說明,現在很流行的是ETF,也就是被動追蹤某一指數表現的共同基金,跟一般的股票交易買賣相同,但可以定期定額不會造成經濟上太大負擔,風險也比單純購買股票來的低一些。舉例來說,如果你每個月投資5000元在臺灣證券市場中市值前50大上市公司的ETF中,投資報酬率維持在一定程度,那麼10年後你所累積的資金將超過兩百萬。

你覺得百萬很少嗎?那要看你的目的是什麼,假設像我上述所說的夫妻、退休人士、學生,那麼這個金額就能應付你所需要的金額數字。那如果你每個月連5000元都擠不出來呢?那麼借貸會是一個不錯的方式。程序上來說,你可以小額借貸定期買股存股,買進股票後千萬不要閒置放在那,你還能夠將股票出借給他人,出借股票的費率、股價上漲的獲利、股息與股利、出借證券的費用,都是一筆多重收入。當你的收益可以覆蓋每個月的紅字,而且能夠支出定期定額存股的費用,那麼你距離清償借貸就更進一步,臨時有財務困難時,所持有的股票也是向證券公司申請借貸的好工具,不必把股票變賣就能借貸出一筆資金運用。

2021-04-18-借款不是悲劇的開始,聰明借款才有活路

看了一則新聞覺得很難過,2020年因為疫情的關係,很多國家都陷入了經濟嚴重衰退的狀況,尤其是那些原本就貧富差距很大的國家,富人受了衝擊起碼還有些本錢努力硬撐,窮人沒有能力撐下去怎麼辦?於是很多悲劇就陸續上演著。新聞報導說到,印度有個38歲的年輕爸爸,與妻子育有3名兒女,但因為新冠肺炎疫情關係,從事服務業的他瞬間就失去了工作,在沒有收入又要養活一家子的情況下,他刷爆多張信用卡,還向很多民間融資業者借款,才幾個月的時間就負債累累。

你一定會想,難道印度政府沒有像台灣政府一樣推出紓困借款或是補助方案嗎?是的,印度政府在這方面的確沒辦法像台灣一樣幫助人民度過難關,甚至有許多銀行跟正當合法的借款公司在那期間是關閉不提供服務的,於是一些黑心的民間借款業者就動了歪腦筋,推出一系列的借款APP程式,聲稱不用徵求信用分數,也不在乎借款人是否有能力還款,把那些複雜又繁瑣的借款程序都簡單化,只要在手機上填寫資料及身份證明就能借款。我之前的文章也說過很多次了,當借款程序越簡單,借款條件越容易,你反而要更加注意千萬別落入金錢圈套。

這位印度爸爸就跟很多不小心掉進黑心借款業者陷阱裡的被害人一樣,不斷的再各個借款APP申請小額借款,不知不覺中就形成了難以挽回的債務,黑心借款業者見這位爸爸已經完全借款失控,也沒有能力清償所有債務,於是開始電話奪命連環CALL,到孩子的學校試圖恐嚇,也騷擾這位爸爸的親朋好友威脅他還債,最後身敗名裂走投無路選擇上吊輕生結束自己的性命。另一則新聞則是中國一位老爸爸語重心長的在網路上傳一篇千字文,痛罵黑心借款業者的惡劣無情,字字句句都透露出一位父親的憤怒。

他的兒子才27歲,畢業於中國頗知名的大學土木工程系,前途本來一片看好的他,因為沉迷網路遊戲而開始投注金錢,沒有錢花用就上網透過一些網路借款平台周轉。借款過程中最糟糕的情況就是像他這樣,把借款用再根本無法回收的東西上,然後再不停的跟不同對象借款,等到入不敷出無力償還時,就把僅有的錢或是再借款一筆金錢去賭博,自以為可以搏得財富而且將債務清償。這真的是最最最糟糕的狀況,借款賭博本來就是讓自己掉進無底洞最快的方式,結局這個才27歲的青年選擇燒炭自殺,讓父母親痛不欲生。

欠債好過欠人情,借錢不要找朋友

世界上最貴的債務是人情,相信大家的人生中,不時都會有急需用錢、借錢的狀況發生,有時身旁有些三五好友,願意慷慨解囊的借出一筆錢周轉,若只是幾天至一周的周轉日也就罷了,但是偏偏有時需要的不是周轉幾日的小錢而已,而是一些突如其來的大筆支出,可能自己短時間也無法一次大筆償還,在歸還完欠朋友的債務之前,那股一直放在心裡頭欠著朋友什麼東西的人情債才是心裡最大的負擔。

因為真正會願意二話不說把錢拿出來借給你的朋友,肯定不是什麼一般交情的泛泛之交,既然是真情至交的好友,一定還是三不五時的會想要和朋友聚聚見面吃個飯,這時候若是自己身上還欠著朋友的借款,就會覺得連跟著朋友只是去吃一餐簡單的飯好像都是一種罪惡和不應該,相處上也多半會感到有些尷尬。

最近我的朋友就是遇到了類似的狀況,身體健康和家裡都有問題,公司的工作幾乎也沒辦法好好天天去上班,蠟燭三頭燒的情況也因為假用完了所以會被扣薪,每個月本來就有定期需要支出的生活成本以外又多人家人和自己要照顧,但是即便是在這種需要用錢的時候,他還是不願意讓身為朋友的我們提供一點金錢上的幫助。他總是說,因為生活已經很難過了,所以友情對他來說才更至關重要,能夠有時和知心好友聚聚吐吐苦水,反而對他來說是更好的幫助;需要用錢、需要借錢就找銀行或者像是林代書這樣的地方借錢就好,利息該付就付,小額貸款的利息只要做好協商都在自己能夠可以負擔的範圍內,時間但了就照規劃慢慢償還,心理上也不必時時記掛著欠著的人情不知道該怎麼還才是最好的方式。

2021-04-09-慣性借錢是一種病?

身邊總是有一種人,可以隨便輕易地跟人開口借錢,先不論有沒有按約定歸還,但他就是經常四處借錢,到底為什麼借錢這件事對這些來說是一種慣性呢?我的長輩中有一位就是這種類型,從我祖父那一代就開始找我們家借錢,在我父親當家的時候也是,一直到我這一代了,他偶爾也會打電話來說他急需周轉。借錢理由都是一些瑣碎小事,金額也都不多,像是小孩的學費不夠、上班代步用的摩托車需要修理、某個親友喜事要包紅包、薪水已經見底沒有生活費等等,這幾十年來的借錢理由都大同小異,無論是祖父、父親或是我,都因為金額很小所以沒太多推拒,但是這樣三不五時就上門借錢,有時候還是會覺得很惱人。

也正因為他每次都有借有還,所以再怎麼惱人,也會看在親友一場借錢出去,只是這樣的人為什麼總是可以把借錢當成家常便飯一樣,從不擔心自己遭受異樣的眼光看待,我個人覺得這種慣性借錢是一種病,是一種精神層面上的疾病。為什麼我會認為是一種病呢?因為我覺得慣性借錢的行為,尤其每次都是小金額的,在日常生活中控制好財務就能避免的,只是這種類型的人所抱持的心態很奇妙,從事借錢行業那麼多年,接觸過的客戶多到數不清,以我的經驗去區分,不外乎以下幾種。

第一種是典型的沒有金錢觀念,經常左手進右手出,對於收入支出無法取得一個平衡,一個不小心就容易缺錢借錢。第二種是看準你的閒錢很多,所以不借白不借,因為你不缺小錢又不會跟親友為錢撕破臉。第三種是滿足非必要私慾大過於個人的人際關係,借錢對這類型的人來說,信譽顏面都不是在乎的重點,只要是錢能滿足的事物,向人低頭或是厚臉皮頻繁借錢都完全不在乎。第四種則是根本不想為了自身金錢問題努力,先借錢處理再說,認為錢能解決的事都是小事,等到下一次遇到同樣的問題,又是用同樣的心態面對,成了一種最糟糕的惡性循環。

2021-04-06-你憑什麼讓我借款給你?

這是一個很值得探討的問題,從事民間融資這麼多年,其實我們借款的門檻比起銀行容易非常多,相對承擔的風險也比銀行來的高,以工作上來說,民間融資只需要你有證件、簡單的財力證明便能輕鬆借款。但以我個人而言,就算是認識再久交情再好的親朋好友,我的原則就是,你憑什麼讓我借款給你?你能提供的保障是什麼?你要如何證明自己是個有信用的人?然而這些急需周轉迫切借款的人們,又該用什麼樣的方式說服像我一樣能夠提供幫助卻懷有疑問的債權人呢?這些都是你我都應該深思的課題。

先從你為什麼急需周轉開始說起吧!通常會讓自己淪入需要借款的困境,都是離不開一筆大金額的消費,有些人是因為意外或是突發事件才會面臨龐大的支出,有些人則是因為平常不在意那些小金額的支出,日積月累自然而然就累積出驚人的數字。對我來說,如果是因為意外突然狀況臨時需要借款,我在借款前只在乎對方是否有足夠的還款能力,如果是第二種類型的人,我不但會衡量對象本身的還款能力,還會去觀察他過去的信用紀錄,最重要的是在累積了驚人數字的債務後,是否痛改前非好好檢討自己的金錢觀然後加以修正。

最怕就是遇到只是為了挖東牆補西牆的傢伙,改不掉粗心消費的習慣,這時候任何伸出援手借款的人,就會在無形中成為他跌入金錢黑洞的幫兇。所以你如果正處在急需周轉的狀況,不如在開口借款前審視你的金錢觀,相信我,你的債主會非常重視信用與承諾,而你的信用與承諾絕對會是建立在你是否擁有正確的金錢觀。千萬不要因為怕受責備或是引發家庭革命就隱瞞債務,也不要認為借款救急是種丟臉可恥的行為,適時的求助設下停損點,讓有能力幫忙的人支援你,才能在債務越滾越多之前,趕緊終結並解開這金錢的枷鎖。

2021-04-03-借貸買股票到底好不好?

最近很熱門的一個話題,就是年輕人開始慢慢學習怎麼買賣操作股票,在我個人看來這樣並沒有什麼不好,趁年輕的時候多吸收一些金融常識,也可以藉由投資股票來累積自己的理財能力,其實還蠻一舉數得的。但是由於年輕一輩的人們在投資股票之初,並沒有太雄厚的財力去進場買賣,於是蠻多年輕人是利用借貸的方式籌集資金,無論借貸的對象是銀行、親友、民間融資等等,都有其一定的風險,這部份真的是大家必須注意的一點。所以借貸買股票到底好不好?我覺得還是跟個人的規劃與心態有密切關係,如果把買賣股票當作是一種賭博,只想到賺錢沒想到風險的,我覺得你還是避免借貸去做這件事情,不然到時候賠了夫人又折兵,讓自己負債累累反而身陷困境。

我身邊就有個血淋淋的例子,一個晚輩本來打算在今年6月迎娶交往八年的女友,所有的結婚事宜都已經打點妥當,但是親家母還是希望他們小倆口能夠擁有一間屬於自己的家,主要還是想避免自己的女兒面臨婆媳問題。但是在台北買房大不易啊!晚輩好不容易在三峽區看到一間新房,總價雖然便宜可是頭期款也需要近百萬,晚輩選擇把手邊可以運用的錢拿去投資買股票,只因為某個朋友告訴他,有間上市公司的股票近期會炒作到翻倍,急需籌措房屋頭期款的晚輩就聽信朋友的話,跟好幾位朋友借貸然後把錢全部投入購買。結果當然可想而知,這支股票不但沒有如預期的漲到翻倍,每天都是慘綠收場,這下不但湊不齊房屋頭期款,還把原本要用來支付結婚費用的錢虧損掉了40萬。

在親友的幫助下,晚輩很快地將這40萬補上並把所有的借貸清償,但是這種拿重要的錢去買股票,甚至不惜借貸也要入場投資,另一半當然會非常不高興,氣到差點把6月份的婚禮取消,幸好晚輩在虧損之初就懂得趕緊收手,否則會演變到什麼狀況都不知道。由晚輩的經驗我也想告訴大家,如果你真的想借貸投資,有幾個事項你必須先理清楚,首先,投資一定有風險,無論你對股票市場有多麼熟悉,有些風險跟陷阱是你無法預知的,一開始得抱持著可能會虧損的心態,要有承擔風險的心理準備。再來就是既然是借貸而來的資金,在拿去投資前更要謹慎小心,每一塊錢都虧損都會成為你的負債,所以你的投資項目最好是穩定度高的股票。再來就是借貸投資前要有精密的規劃,如何在理財投資的同時,又能顧及信用紀錄定期歸還借貸,才是最最重要的課題。

2021-03-30-借錢不可怕,逆轉翻身從負翁變富翁-(下)

(承上篇)為了讓自己能夠盡快擺脫這無止境的金錢困難,除了停止繼續借錢負債之外,最重要的還是理性消費,完全控制好每一分錢花用的去處。曾經就有名人說過:「不要成為金錢的奴隸,要讓金錢為自己工作。」因為沒有人天生就借錢負債,如果都在同一個起跑點上出發努力工作,那為什麼只有你是無債族演變成月光族,然後最後淪落成負翁一族?曾經有位朋友告訴我,短短三年他的卡債就累積到了上百萬,月薪8萬的他銀行存款只有5位數,他說他從來沒有想過會變成名副其實的卡奴,有著讓人稱羨的工作,卻過著地獄般的負債人生。

這是成為負翁的其中一個類型,每個月賺的錢吃光花光買光,反正放在銀行所衍生出的利息少的可憐,人生苦短不如盡情享樂。月光族的稱號就是如此而來,是現在的年輕人正在實踐的生活方式,自己賺的不夠花就跟父母討拿,或是借錢來滿足某種慾望需求,除非真的有源源不絕的資金供應,否則年紀輕輕就成為負翁絕對不是難事。但也有人抱持不同看法,認為這些超前消費是一種工作的動力,這並不是不好,如果你有把握把超前消費與工作所得都能達到一個平衡,這樣的方式反而能訓練出最佳的金錢規劃。如果你根本沒有自制能力,只會一眛超前消費卻不懂控制,借錢負債累累就會是你最終的結局。

月光族不懂得管理自己的收入支出,缺少理財的正確觀念,發了薪水就是左手進右手出,最糟糕的是倘若生活中出現變故,像是突然失業、薪水下調、意外事故等等,那就得必須跟人周轉借錢來度過難關。所以成為一個負翁並不是錢不夠花,而是非常不懂得怎麼花,這也就是我一直強調的,懂花錢比懂賺錢來的重要,合理的控制開支,負翁的惡名就會遠離你。理債與理財都是從負翁逆轉成為富翁的關鍵,不要畏懼你眼前看到的債務數字,也不要認為借錢是種低下與卑微的行為,擁有正確的金錢觀與理性的消費模式,都是你現在脫離負債最勢在必行的一步。

2021-03-24-那些有關借款的小故事成為你我的借鏡

這兩天看到有些關於借款的新聞,真心希望大家都能夠以此為警惕,其實看完心裡都蠻難過的,借款這兩個字本是一種互助互利的行為,若是有效地使用不但能累積信用增進情誼,也能建立正確的金錢觀。但是一旦用錯了方向,輕則上法院對簿公堂,嚴重的甚至把小命都丟了。從事民間融資的小額借款多年,看過聽過無數個有關借款的故事,所以我很清楚借款之初抱持什麼樣的心態,過程中如何去面對,那麼借款故事就會有什麼樣的結局。

一位在中國任教的老師,因為沉迷於網路賭博,短短幾年間不僅把所有積蓄都輸光了,還因為要支付賭債而向學生家長借款,最後所有的借款累積到上百萬人民幣如此驚人的數字,這位老師選擇了自殺身亡。讓我想起一個晚輩也是賭博借款負債累累,家裡人為了他變賣家產四處借款替他擦屁股,卻怎樣也喚不回他的良知,繼續沉迷於賭博之中。某天他動了歪腦筋,在路上隨機搶劫一名老婦人,為了那幾百塊錢,到今天還在監獄裡服刑,他不但錯過了自己小孩的出生,還錯過了老爸爸的最後一面。

另一則新聞則是真的讓我搖頭嘆息,這其實是非常老舊的詐騙手法了,卻還是有很多人上當受騙。一名民眾接到自稱是姪子的電話,說是家人因為車禍在醫院,所以急需周轉借款20萬元當做醫療保證金,這位民眾也不打電話確認,就心急的前往郵局準備匯款,幸好郵局人員覺得事有蹊蹺,希望他能先多方確認姪子的身份與事件是否為真,並在郵局櫃檯就將這筆借款擋下。殊不知民眾認為郵局人員根本是刻意刁難,一心一意就趕快想把這筆借款匯給姪子救急,於是照著電話裡的假姪子指示,利用銀行的存款機直接把款項存入,等到他想打電話問候對方是否平安順利的時候,電話已經停用,才確定自己真的上當受騙。

看到這裡,不知道你是不是跟我一樣感慨萬千,有人為了賭博借款到失去生命,有人受了借款詐騙莫名損失金錢,都是借款行為中最不樂見的憾事。寫了很多有關借款的文章,也是真心希望大家能增加有關借款的知識常識,也希望藉由許多故事來警惕大家做為借鏡,無論如何,抱持正確正向的態度,才是面對這些金錢困境時,唯一能走的路。

2021-03-21-遠離被金錢支配的借貸人生吧-(下)

(承上篇)其實簡單來說,當你容易被金錢支配,過著需要借貸的拮据生活,大部分的原因是因為你做了超出預期跟能力的消費,一邊享受預支而獲得的快感,一邊承受面對帳單壓力的現實,別說成為富翁了,這簡直就是名符其實的負翁。為了盡快擺脫消費享受跟無限債務的惡性循環,首先要改掉毫無理性可言的消費習慣,增加自己的良性借貸,杜絕那些完全不必要的惡性借貸,掌握住正確使用金錢的規律與方向。當你徹底明白不要因為不理性而成為金錢的奴隸,或是你已經嘗過那些因為借貸債務讓你無法喘息的痛苦經歷,你才有機會從負翁變成富翁。

相信我,這跟你努不努力工作,或是薪水高低完全無關,曾經有個朋友在知名的外商公司上班,年薪將近150萬元,看起來這樣的條件完全可以比一般人拉高消費額度。如果你這麼想就錯了,他就是典型的非理性消費族群,月薪12萬的他,光是每個月的信用卡帳單就佔去2/3的薪水,精品名牌、高檔餐廳、奢侈娛樂等等應有盡有,剩下1/3的薪水要繳交他在市中心的房租。你相信他的存款只有5位數嗎?你相信偶爾他也會跟親朋好友或民間融資借貸嗎?你相信他每個月底就被錢追著跑為錢煩惱嗎?這就是不理性消費的下場,據所知,他不僅跟親朋好友借貸,連銀行借貸的債務都還有近100萬,哪怕他月入10多萬,依舊是個月光族。

所以一句話說得非常好,「你不理財,財不理你」,你一定得從超前消費、過度使用塑膠貨幣或虛擬貨幣,盡快轉變成理性消費、聰明理財、斷絕所有非必要消費,才有機會把自己從「負翁」變「富翁」。這不會是危言聳聽,當你發現未來你可能得面對信用崩潰、負資產越來越多、借貸的錢像無底洞一樣沒有清償的一天,那是多麼可怕的生活。  如果你正處在我所說的困境中,也不要覺得害怕,這時候喪失信心就真的會全盤崩解了,首先最要緊的就是排除所有讓你越陷越深的因素,學習如何聰明理財,開始去除每一筆讓你喘不過氣的借貸,實現真正的財務自由,未來在迎接自己的退休生活時才不會驚慌失措無助。

2021-03-18-遠離被金錢支配的借貸人生吧-(上)

想要遠離被金錢支配的借貸人生之前,我比較希望看這篇文章的朋友先反問自己幾個問題。你是否因為購買非必要物品而在分期付款中?擁有好多張信用卡卻每月只能支付最低應繳額?每到了繳交帳單的日期就為了荷包緊縮而焦慮?時不時就開口跟人借貸而且搞不清楚到底借貸了多少人多少錢?想破頭也想不到有哪些親朋好友願意借貸周轉給自己?對未來的退休生活毫無計劃過一天算一天?存錢的速度永遠趕不上花錢的速度?以上的問題,你符合了幾樣?如果蠻多的,代表你對金錢沒有正確的觀念與目標,於是一直過著被金錢支配的人生。

人的一生中都在跟錢打交道,食衣住行要錢,教育娛樂要錢,我們辛苦的工作其實也是為了錢,但你絕對不會想在退休老年之後,還在為錢操心為錢煩憂。我有個長輩便是如此,20幾歲出了社會就為了自己努力賺錢,30幾歲就為了老婆小孩努力賺錢,40幾歲為了想擁有一間遮風擋雨的房子努力賺錢,50幾歲為了投資失利公司虧損而賣老命賺錢。現在他70歲了,房子因為銀行借貸設定抵押而被法拍,老婆也因此離婚遠走,孩子沒有一個人願意接近這個爛攤子,我這位長輩到如今這個年紀還在為了慢性病的醫療費用發愁。這樣的人生,絕對不會是你想要的退休生活,更別說,他還扛著銀行幾百萬的借貸,已經完全無力償還。

人們常說:一家人身體健康平安幸福就是人生中最想得到的福氣,但其實裡頭驂雜許多現實的因素,卻不是健康平安就能度過,就像我一開始詢問大家的問題,你符合了多少樣?這還只是普遍大眾會遇到的金錢問題,但是讓你過著被金錢支配的借貸人生絕對不會只有這些,重點在於你是否能理清楚自己的金錢觀到底哪裡偏差了?使用金錢的方式到底出了什麼問題?許多人一輩子只會埋著頭努力賺錢,沒有規劃沒有目標的在花錢用錢,於是時間一天一天的過去,就會像上述的長輩一樣,莫名其妙的進入了退休年齡,過著不安絕望的生活。(待續)

« Older Entries Recent Entries »